找到相关内容208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道源老法师纪念文集(二)

    十六”等经;“起信”、“往生”、“五教仪”等论;“沙弥律仪”、“四分戒本&...梵呗悠扬的薰陶,浮燥之气极易消褪。   四、佛法不是空浮的理论,必须行解并进,才容易悟入。善根深厚的人,解行一致,正听经时,就能即义起、会归自性。所以佛陀说法,座下即时证果者很多;末世众生根薄,讲...

    白圣老法师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32542915.html
  • 东山法门及其对敦煌禅修的影响

    铺;自五代、北宋以后明显减少,仅有12铺。后随着11世纪中叶曹氏归义军政权的覆灭而消失。[12]  该经中最吸引人的内容是十六思想,每一的内容在敦煌莫高窟壁面上都有表现。在窟中入定坐禅观想,变幻觉...创造了基本条件。  禅宗主张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,这种传统在道信身上即不无反映,其一生,著述甚少,仅有《菩萨戒法》和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》两种而已。前者讲授受菩萨戒的要领,惜早已失传;后者原书也佚,但...

    杨富学 王书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0743178.html
  • 两卷无量寿经宗要

    中说。次明往生因者。凡诸所说往生之因。非直能感正报庄严。亦得感具依报净土。但承如来本愿力故。随感受用。非自业因力之所成辨。是故说无往生因。此因之相。经论不同。若依观经说十六。往生论中说五门行。今依此...一向四句不具足故。谓一向乐。一向无失。一向自在。七地以还出之时。或时生起报无记心。末那四惑于时现行。故非一向净。非一向无失。八地以上即不如是。依此义故。摄大乘云。出出世善法。功能所生起。释曰。二乘善名...

    释元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71743745.html
  • 天台宗概略

    十六》等疏’,于是教观大备。历五传至荆溪。其道中兴。又八传至四明(法智),道乃重振。此后,裂为三家(广智、神照、南屏),渐式微矣。台宗绝响已久,百松觉公,称谓鸣阳孤风,仅出《三千有门颂略解》及《...即空即假即中之妙理,因而创立一心三法门。若追溯天台教史,应推龙树为鼻祖,章安灌顶所记的《摩诃止观》卷首缘起中说:“文师用心,一依释论,论是龙树所说。”智者大师的《观心颂》亦说:“归命龙树师。”由此...

    菩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3744041.html
  • 净土法门实似论

    ,与密乘行者三密相应修弥陀本尊法,区别何在?尤《无量寿经》所示十六观法,全符密法事相,具道场、本尊观等,其入手之日想观,与密乘弥陀法的“红玻璃密法”,可谓同出一辙。 三、契机之密   法必契机...。生起次第成就,须开目闭目,所观想境任运明现,收放自如,与净土宗人修十六成就念佛三昧是同一境界。藏地闭关专修者中,能得生起次第成就者,亦不多见。大圆满法说修习者得三学成就:上根即身成佛,中根中阴成佛...

    佛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74245101.html
  • 《观经四帖疏》纲要(1)

    ,不带方便。此文是整部《观经》的核心、骨髓、结晶,是净教的宗旨、方针、目足,是十六的千里来龙,在此结穴。《观经》一部的千开万阖,在于引导群机进入“一向专称”的一行。此“一向专称”的宣示,即是《大经》...。  证明如来说此十六观经,但为常没众生,不干大小圣也。  由此可知整部《观经》之定散十三及散善九品都是释尊?五浊恶世常没凡夫所说的,与圣者全无关系,故不只九品不是圣者,定善之机也不是圣者;即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745946.html
  • 弥陀愿王大愿核心----善导大师独尊之五真实愿

    智慧所流出的究竟方便。首先要理解什么是“至心”。在《观经》第十六教令众生称念弥陀圣号,经文说:“如是至心令声不绝,具足十念。”两经都是指出“...愿;第十六·声闻无数愿》四、设我得佛,十方世界无量诸佛,不悉咨嗟,称我名者,不取正觉。《魏译 第十七愿》   我作佛时,十方世界无量刹中,无数诸佛,若不共称叹我名,说我功德国   土...

    黄念祖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745948.html
  • 净影寺慧远的净土思想(2)

    归依三宝、遵守戒律 等持戒行为, 第三种包括发菩提心、深信因果等觉己行为、 及劝修佛道等觉他行为。 《观经》又详述十六种跟极乐净土 有关的观想, 包括极乐净土... 。 如是看,先前所言及“三福”、“十六”、“三心”等 , 并非进入极乐净土的必需条件,仅是听闻佛法,诚心称唱 阿弥陀佛名号,亦可往生。 慧远的《无量寿经义疏》有一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645997.html
  • 观音菩萨的形像研究

    佛与菩萨最明显的不同,在于佛现“出家人”  形像,菩萨现“在家人”形像,上述的早期观音像中,大半  作为阿弥陀佛的胁侍菩萨,此属于西方净土系之思想,自有  一定之仪轨,“依观无量寿佛经”十六中第十...智慧,才能令信徒产生景仰,令  者引起共鸣。是故历代创作伟大佛菩萨像的艺术家们,不但  技艺手法高妙,而对佛家内涵的深义,尤贵能领会,故其作  品能光芒万丈,独步古今。  在佛像与菩萨像的创作中,其...

    陈清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1746241.html
  • 善导大师与净土法门(1)

    ,故列为散善。第十六 ,临命终人为苦所逼,已不遑修观,教令持念佛名,是为念佛三昧。   依经文看来,末法众生恶业深重,唯持名念佛一门,最为应机也。兹依观经,录九品往生之生因,俾供参考而利修行。   ...化身。为化此土,示迹长安。  佛祖统纪第二十六,法师善导传言:「阿弥陀佛化身。至长安闻浐水声曰,可教念佛。三年满长安城皆念佛。后有法照法师,即善导和尚也。」  由来圣迹不可思议,随众生心而示现。例如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82246325.html